《更大的輝煌》劇情簡介
20世紀20年代,墨西哥。 隨著新總統卡列斯的上任,一場關於政府和宗教的對峙在所難免。卡列斯是一位無神論者,而這時候墨西哥的天主教已經成為當地根深蒂固的一種文化,深入人心。卡列斯認為天主教破壞了整個墨西哥人民的思想,因此,他決定對墨西哥的教會進行肅清。卡列斯的做法自然引起了民眾的級別反彈,周旋在墨西哥政府與教會之間的美國駐墨西哥大使(布魯斯·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飾)努力想化解這場爭執,但,這場關於信仰的戰爭,不可避免的爆發了。 政府一意孤行的采取血洗政策抓捕、殺害天主教徒,甚至在教堂裏將牧師就地處決;牧師們被迫拿起武器自衛,在當地頗有威望的牧師維克多裏奧(奧斯卡·伊撒克 Oscar Isaac飾)拿起機關槍,號召民眾反抗強權;同時,曾立下赫赫戰功、墨西哥最年輕的將軍恩裏克(安迪·加西亞 Andy Garcia 飾)也對政府的做法深感不滿,他加入了反叛軍,克多裏奧一起對抗卡列斯的政府軍。和在他的帶領下,教會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武裝力量。政府軍視恩裏克和克多裏奧為眼中釘,一場針對他們二人的陰謀正在暗地裏計劃著;同時,恩裏克並不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,他的一些所作所為,也引得反叛軍內部不滿,危機四伏,這場輝煌的信仰之戰,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?
《更大的輝煌》相關視頻
-
8.0
抗日兒童團
2014
戰爭
簡介: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年代裏,凡是91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,都建立了抗日兒童團。它的主要任務是學習、生產,同時也擔負著“宣傳抗日”“偵察敵情捉漢奸”“站崗放哨送書信”等任務。它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,同時也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,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。
-
10.0
裸露在狼群
2015
戰爭
簡介: 根據同名小說以及1963年的老版翻拍的新版。一個猶太男孩出現在了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內,救或不救,殺或不殺,成為了兩方麵主要考慮的問題。裸露在狼群的不止是羔羊,還有人類的本性。
-
9.0
平原槍聲
2001
戰爭
簡介: 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地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與日寇、漢奸殊死搏殺。年輕的八路軍幹部馬英奉命回到家鄉肖家鎮,發動群眾,組織抗日隊伍。漢奸楊百順、劉中正和日軍大隊長中村密謀挑起百姓自相殘殺,一場血腥屠殺即將爆發……
-
8.0
日本的天空下
2015
戰爭
簡介: 故事發生在1945年,殘酷的戰爭走向了尾聲,日本頹勢盡顯,街頭一片蕭條。十九歲的裏子(二階堂富美 飾)和母親蔦江(工藤夕貴 飾)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。呼嘯而來的轟炸機,飛速上漲的物價,永遠空空蕩蕩的餐桌和填不飽的肚子,戰戰兢兢的生活,裏子和蔦江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著。 銀行行長市毛(長穀川博己 飾)住在母女家的隔壁,他喜歡拉小提琴,優美的琴聲往往會使母女兩人暫時忘記殘酷的現實。市毛的妻子身處鄉下,他自己獨自留在東京,裏子有時會去市毛家幹些家務,一來二去之間,兩人竟然生出了情愫。殘酷的戰爭之中,麵對短暫而難得的溫情,兩人都無法放開緊緊相擁的手臂。
-
7.0
希望與反抗
2005
戰爭
簡介: 1943年2月,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呈現出膠著態勢。在慕尼黑,地下反戰組織白玫瑰的成員們正在加緊印發傳單,其中索菲(Julia Jentsch 飾)與漢斯姐弟兩人為響應不久前女學生們的行動,計劃將傳單散發到大學校園內,兩人冒著極大風險進入學校,在散發完畢時不幸被捕。蓋世太保摩爾負責審訊索菲,姐弟倆按照事先商定的串詞,拒絕承認自己與反戰傳單有關,並幾乎可以無罪釋放,但納粹的搜查發現了新的線索,形勢急轉直下,索菲開始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以掩護同伴們,經過反複的交鋒,摩爾開始對這位堅定的女青年產生了些許理解和同情,但等待索菲的,終究是一場封閉的不公平審判…… 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,獲2005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多項褒獎。
-
7.0
戰地攝影師
2001
戰爭
簡介: 本部震撼人心的人物傳記紀錄片《戰地攝影師》,忠實地記錄下了國際著名戰地攝影師詹姆斯·納切威冒著生命的危險,深入世界各地炮火前沿,用一張張視角獨特、構圖精美的珍貴影像講述,一次次戰火紛飛中觸目驚心的痛苦與傷痛。瑞士著名電視製片人C·弗雷,從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,一路跟蹤采訪納切威的足跡。弗雷將一架特製的超小型攝像機掛在納切威的照相機上,不僅使觀眾可以看到這位著名攝影師如何觀察、如何拍攝,甚至可以使91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聽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門聲,現場感極強。 這位當今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詹姆斯·納切威,被譽為“最勇敢、最重要的戰爭攝影師”之一。自20世紀70年代初,他開始從事戰地攝影工作。他的足跡幾乎覆蓋世界的每個角落,從阿富汗、波斯尼亞、盧旺達、薩爾瓦多,到北愛爾蘭、庫爾德斯坦、索馬裏、南非……本片榮獲2002年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-最佳紀錄長片提名,這是首次以攝影師為題材的影片問鼎奧斯卡獎。
評論